查看原文
其他

【上大新生】从云南鲁甸到上海大学

2014-09-01 传媒新观察

记者:姚沁文

一把伞、一罐辣椒酱、八双鞋垫和一些衣服,这是上海大学 2014级理工大类新生、来自云南鲁甸的戚祥发来学校报到所带的全部行李。


他的家乡因为八月的一场6.5级地震为国人所熟知,他的大学之旅也因为这场地震而改变。


8月3日16时29分,戚祥发正在家里看电视,他家在云南省鲁甸县东部的一个小村子, 他母亲在院子里编花篮,还一边与做木匠活儿的父亲聊天,两个小侄子在里屋睡觉。


不到一分钟,戚祥发感到一阵剧烈的摇晃,“当看见家里土墙的石灰簌簌往下掉时,我意识到地震了。”当时他所在的位置离门仅有两三步远,正想逃生的刹那,他想起了房间里还有两个侄儿在睡午觉。父亲一面大喊着“救孩子”一面冲进房间抱出侄子,戚祥发跑进屋里抱出了另一个。


当一家人气喘吁吁站在家门口时,房子已经满是裂缝,路边的电线杆不断震动,侄子们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啼哭着 “我要睡觉”。回想起那一瞬间,戚祥发说:“我只记得我的腿在不自觉地颤抖”。

那一夜,一家五口人蜷缩在一辆面包车内。虽然房屋没有完全倒塌,但害怕余震和断电的缘故,他们不敢再回到一片狼藉的家中。

这一天离上大新生正式报到还有12天。7月20号,他拿到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“只觉得那张纸特别沉重,沉到手都在发抖”。事实上,他是整个村子到目前为止,唯一一个念到大学本科的孩子。

他家所在的桃源回族乡距离震中——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约有34.2公里,全乡大部分是回族人,农业生产投入高产出低,房子大多由土块砌成。

戚祥发在家中年龄最小,他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。他们大多念到初中就辍学工作。哥哥姐姐们都已经成家,年仅20岁的他已经是8个孩子的叔叔。

“和我一样大的男孩子基本都在外地打工。”戚祥发说。早早结束学业、打工、娶妻、生子几乎是桃源村男人们一生的轨迹。

戚祥发说他想要读书。高中时,从家里到学校需要坐2个多小时的车,还要再步行30分钟。他一个月只回家一次,在学校往往都是凌晨1点半到2点睡觉,7点起床。哥哥姐姐将通过读书走出农村的梦想都寄托在戚祥发身上。这次来上大报到,家里哥哥姐姐每人都给了1000多块钱用作生活费,再加上从邻居家借来的2000块, 在父母和侄儿们的陪同下,戚祥发就这样踏上了从昭通到上海的旅程。

8月14日,戚祥发乘坐地铁七号线到达上海大学站。从站台中走出,正困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他就看到了上海大学的迎新队伍,在学长学姐们的指引下,他们坐上了短驳车,顺利到达新世纪大学生村。

前一天,王江峰拿到每一位新生的材料,戚祥发的名字被不同颜色的笔画了出来,辅导员叮嘱要特别照顾来自地震灾区的同学。当天晚上,王江峰去新生群找到了戚祥发的qq号,并加他为好友并询问了他到校的时间。

“我们学校的山明三楼是清真食堂,味道很不错,你以后可以去那里吃饭。” 戚祥发刚到寝室王江峰就迎上来介绍,“你也不用担心学费的问题,等下我教你怎么申请绿色通道。” 导生的热情让原来的担心与不安消退了。

在新生的第一次班会上,戚祥发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做自我介绍:“大家好,我叫戚祥发,大家叫我大福就好了,我来自云南鲁甸……”导生王江峰说:“他大方、纯朴的发言和乐观的性格,让同学们一下子记住了他。”

戚祥发说他最大的梦想是做科研,研究新能源和新材料。没事的时候,他常常会去理学院的G楼大厅看展示的实验模型。戚祥发说:“在大学里,我要坚持做一件事情,而且要把它做好。我想在上海大学留下一些自己的声音和脚步。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